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水泥工厂都在投资建设光伏?
1
据了解,截止2021年11月,海螺水泥已建成17个光伏电站、3个储能电站、1个风力发电项目,拥有145兆瓦光伏并网容量和44兆瓦时的储能规模,年发电量达1.1亿度。今年以来,海螺水泥在碳中和碳达峰的背景下,持续发力,充分利用绿色电力和清洁能源,在山东济宁海螺打造了全球水泥行业首个“零外购电”标杆工厂,并已签约、并网发电多个光伏项目。
01凤阳光伏产业园项目框架协议签约
12月3日上午,海螺水泥与凤阳县人民政府在滁州市签订凤阳光伏产业园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滁州市委书记许继伟,海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诚出席并见证签约。滁州市市长吴劲,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图强,市委副书记金力,凤阳县委书记朱林,海螺水泥党委书记、总经理李群峰参加。凤阳县县长王俊卿,海螺水泥副总经理李晓波代表双方签约。
凤阳光伏产业园项目签约,是海螺水泥落实集团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实施“歼30”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新能源上下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此次签约的产业园,规划投资项目包括石英岩矿山和深加工、光伏玻璃生产、光伏组件、太阳能发电、淮河码头等。
凤阳县是全国著名的石英砂产地,石英砂资源品质优良,储量丰富,该县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光伏玻璃产业基地,关联产业不断集聚,具有投资光伏玻璃、发展光伏上下游产业的独特优势。
02兴安海螺18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开工
12月4日上午,兴安海螺18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开工仪式在兴安海螺举行。兴安县县委书记贲黄文,县委副书记、县长韦远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汤建国,海螺水泥广西区域总裁俞越、兴安海螺总经理任文皓及员工代表、施工单位代表等出席仪式。贲黄文宣布项目正式开工。任文皓主持开工仪式。
兴安海螺18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是海螺水泥在广西区域建设的第一个光伏发电项目,项目建成后年平均发电量可达1600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26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28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000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韦远明在致辞中表示,兴安海螺18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是兴安县加快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对县能源结构改善将起到重要作用。县委、县政府将全力支持项目建设,推动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促进兴安县工业高质量发展。
03成立三碳研究院,收购海螺新能源公司
6月24日,海螺集团、南开大学、芜湖市政府联合举办“战略合作协议”暨“二氧化碳资源化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通过资金、平台、技术、人才优势互补,促进碳科技前沿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7月23日联合实验室揭牌。8月30日,海螺集团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签订碳交易市场能力建设和碳管理体系建设合作协议,携手全国碳市场配套体系建设,共同推动碳资产的高效、专业化管理,促进水泥行业企业“双碳”目标实现和我国绿色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9月底成立三碳研究院,王诚亲自挂帅,推动重点任务落实。
11月3日,三碳(安徽)科技研究院项目投资签约仪式在海螺集团总部举行。
伴随“双碳”目标时间临近,风能、光能等清洁能源将走上电力主场。海螺集团在光伏和储能项目上也一直在发力,今年8月海螺水泥收购海螺新能源公司,利用资金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新能源产业布局,提升环保效益,推动传统建材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发展。9月28日,总投资10亿元的“海螺零碳示范园区”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江苏淮安区,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均新增约2亿kWh清洁能源,每年可节约标煤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0万吨。
济宁海螺光伏发电项目
04柬埔寨马德望海螺光伏储能电站项目顺利并网发电
柬埔寨马德望海螺光伏储能电站项目(黄超云 摄)
马德望海螺光伏储能电站于2021年4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2021年10月29日正式并网发电运行。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8MWp,同时配置5组共10MWh储能电池,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2582万度,每年可节约标煤约8500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2000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05建德海螺光储一体化电站 实现企业节能降耗
在建德市李家镇建德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内,有一个水塘,夏日开满荷花,与周围红花绿树下映成趣。如今在这汪碧水里可不是荷花,取而代之的是3000块太阳能板,每块太阳能板都朝正南方向,呈21度的最优角度。除此之外,山坡上放眼望去也是一片银色的海洋,30765块太阳能板正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是建德海螺水泥利用厂区内循环水池水面、矿山区部分空地建设光伏储能一体化电站,总投资1亿元,一期工程已经全面完成,装机容量11.9兆瓦,共设2个并网点,接入电压等级6千伏。
06推进望江渔光互补光伏项目以及全椒、繁昌海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
海螺新能源公司响应国家“碳中和、碳减排”要求,加大对新能源及其上下游产业的探索、开发和利用,扎实推进望江渔光互补光伏项目以及全椒、繁昌海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发展清洁低碳能源。
签署望江海螺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协议
3月30日,浙江省首个新型能源梯级利用工程实验室浙江工作站在杭州建德市李家镇揭牌。由48位博士组成的专职科研团队,以建德海螺为实验室技术转化及实验基地,致力于实现高能耗产业转变为绿色节能产业,加速产业动能转换,推动产业绿色发展。